乡村善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家园

宁夏新闻网   2023-05-09 09:32:39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

清晨时分,2600亩茶园绿意盎然,采茶工们干劲十足;到了中午,私家车鱼贯而入,沿街“农家乐”家家客满……这是前天记者在江宁黄龙岘村见到的热闹场景。很难想象,黄龙岘10年前还是一个偏僻、穷得叮当响的落后村。如今,这里已是著名的“金陵茶文化第一村”,累计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农旅收入过亿元。


【资料图】

黄龙岘的“蝶变”是南京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南京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突出生产、生活、生态、村形、乡风“五美”标准,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田园综合体、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共设施提档升级,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善治乡村加快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美丽宜居、稳定繁荣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金陵大地渐次铺展。

分类规划,全域整治

记者上周日来到六合区冶山街道双墩村张洼组采访,只见村里菜花金黄、茶树成行,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蜿蜒曲折的柏油路通往家家户户,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幅幅农民画墙绘。“这可是我们村的特色,你在别处可见不到。”村民任加宝兴致勃勃地给记者当起了“导游”。

村庄肌理、乡土风貌是乡村最宝贵的气质。南京农村地区有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的共有500多个行政村、6000多个自然村,如何让它们“各美其美”?南京注重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通过出台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开展规划师下乡活动等方式,实现行政村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建设全覆盖。

双墩村党总支书记耿云松介绍,2022年张洼启动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之初,街道就邀请南京中山园林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团队入驻,用整整140页的方案对村庄整体布局、古树古井保护等进行规划设计。立足“农民画创作旧址”,张洼不但创作了农民画墙绘,还打造了二十四节气农民画馆和农民画创作点,定期邀请农民画非遗传承人现场创作,“古水张洼、最美画乡”的名声越来越响。

坚持规划引领、精准施策的同时,南京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2018年以来,全市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和“五年提升”行动,全域开展厕所改造、污水治理、垃圾分类“三大革命”,持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乡村更加宜居。

在溧水区白马镇大树下村,一栋栋白墙棕瓦的村居整齐排列,大片的绿色湖水映入眼帘,村中厕所统一接入污水管网,公厕保洁员每天16小时在岗。“以前村里环境很让人头疼,每家每户都有用3根棍子和茅草搭成的简陋旱厕,上厕所很不方便,夏天还会产生臭味。”80岁的陈道根说,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每天他都要绕着绿岸走5圈,想上厕所时,也不用赶回家中,公厕就在一旁,便利又干净。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5个,全省领先;市级以上美丽乡村超2300个。全市农村户厕应改尽改,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超90%。

农旅融合,多元发展

上周末,高淳区漆桥街道高岗村路边停满了机动车,大批摄影爱好者、游客慕名而来,玩山水赏美景,打卡当地特色美食;来自各地的研学团队也接踵而至,挤满了村中的民宿。

从5年前无人问津的“空心村”到如今游客、资本争相奔赴的“网红村”,高岗村的变化始于清华大学和高淳区共建全省首家“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当地通过闲置农房收储租赁,对18间房屋进行整村规划、改造盘活,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高岗村将净收益中的两成用于村民分红,四成入股村里的项目,每年保底分红5%。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民,胡腊梅家拿到一次性分红3.2万元,她本人在村里打工,一年收入超3万元,“现在我们成了有租金、股金和薪金的‘三金农民’,日子越过越好!”

乡村不仅要宜居,还要宜业。南京在扮靓乡村之时,还突出以农为本、三产融合,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型业态拓展延伸。同时,大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毕业大学生返乡,让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向农村。

而在老山脚下的响堂村,村民孙娟的微信响个不停。“你看,都是来询问露营和野餐的。”她笑着感慨,“没想到偏僻的小山村有一天也会这么热闹!”

过去的响堂山清水秀,但因为位置偏僻,村民大多靠种植、销售栀子花为生。2021年3月,浦口文旅集团启动“响堂计划”,让艺术家、设计师、品牌主理人等成为响堂的“新村民”,深度参与村落改造、商业运营等。随着吴正梅、陈卫新、王克震等商业、文化、艺术大咖而来的,有咖啡屋、民宿集群、露营基地,还有文化展览、主题沙龙、民谣歌会等,响堂被迅速“激活”。仅2022年该村就接待游客超14万人次,各类业态经济收入近360万元。

为了让更多像高岗、响堂一样的美丽“盆景”串联成“百花园”,南京大力推动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发展,规划建设多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加强节点配套建设和配套服务,实现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数据显示,去年南京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400万人,实现综合收入140亿元;全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64元,增长6%,增速高于城镇1.9个百分点。

内外兼修,和美文明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既反映了中央政策的一脉相承,又符合新发展阶段乡村建设的新特征和新要求。

南京在推进乡村建设之初,不仅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还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全国文明村”江宁汤山龙尚村便是其中典型。

近日,记者来到龙尚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楼大厅地上的6根彩条分别指引手工培训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6个方向。二楼圆梦教室内,“90后”小伙吴斌正在准备下午的“四点半课堂”。这个由青年志愿者搭建的公益课堂,免费为本村孩子提供课业辅导等服务,免去了100多个家庭的后顾之忧。

“以前村民闲着没事就喜欢打牌,所以我们打造志愿服务场地,组建志愿者团队,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龙尚村村委会委员刘迎介绍,目前村里已搭建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网格员、百姓名嘴、大学生等七类乡贤人才为补充的志愿服务平台。截至去年底,全村共有注册志愿者559人,其中有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的占97%。

乡村有效治理既要有机制、制度的创新运用,也需要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史雪梅是栖霞区外沙村村民,这几年,无论是民宿卫生管理、服务保障,还是村庄环境提升、设施更新,她都积极参与,“村子就是家,我们所有阿婆都‘肩负重任’!”

史雪梅口中的“阿婆”,是外沙村创新培育打造的“洲尚外婆”团队。她们由45岁—65岁的“阿婆”们组成,以“外婆+协商”为抓手,引导村民、驻村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村民自我监督意识更强烈,乡风也更文明。该村党委书记许筱玮表示,依托协商议事平台,全村基本实现了“事事可协商、件件有着落”。

从溧水石头寨的“一事一议”,到浦口永宁的“1+3+N”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从江宁谷里双塘的“有事好商量”,再到高淳东坝小茅山脚的“和事佬”矛盾调解室,我市坚持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有效衔接,以环境提升带动农民文明素质提升,以乡村善治促进美丽家园建设,帮助农民形成低碳节约、生态环保的健康生产生活理念,广大乡村既有“外在美”,更添“内在美”。

【专家点评】

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系副教授黎孔清:

以乡村善治促进美丽家园建设

南京美丽乡村建设起步早、动作快、成效显著,在全省乃至全国声名远扬。这几年来,南京以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宜居村,打造水美乡村、绿美村庄为抓手,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有效衔接,以乡村善治促进美丽家园建设,让乡村更加和美,有力满足了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未来,南京美丽乡村建设应稳步提升建设成效和品质,巩固建设成果。瞄准“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统筹优化和落实镇村布局规划,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公共服务便利度。突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打造绿野平畴、水墨流韵、阡陌通达、业兴民富、耕读承启、同心共治、数字融合、绿色低碳等引领未来方向的乡村场景,塑造“强富美高”新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加大宣传引导,组织动员更多农民自觉参与,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努力将南京打造成为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典范。

记者 杜莹 孙敬清 王怀艳 刘全民 鲁舒婷 朱旖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