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的来历:
元宵的本意是指“上元节的晚上”,因为上元节主要活动是夜里吃汤圆和赏月,所以后来就慢慢变成了“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而古人又把“夜”称为“宵”,因此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正月十五属于一年里边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同时又是一年的复始,大地回春的夜里,人们对此加以庆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据材料与民俗传说记载,正月十五在汉朝的时候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元月上辛夜在甘泉祭拜“太一”活动,太一是指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看作正月十五祭拜天神的先声。
【资料图】
其他传说:
1、留念“平吕”: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的儿子刘盈即位,而刘盈死后,吕后独揽大权,吕后死后,跟随吕后的人怕受到挤兑,因此起兵造反,刘襄为了保住刘氏的江山,率军平定了叛乱,“诸吕之乱”被彻底平定。刘即位以后,就把正月十五定为了与民同乐的日子,京都里张灯结彩,以示庆贺。
2、敬佛说: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早在2000年前的汉朝就已经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倡导宗教,听说宗教元月有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便指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院点灯敬佛,令士族和庶民都挂灯。之后这类宗教仪式的节日逐渐就会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过由皇宫到民间,有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3、火把节:听说赏花灯始于远古民众在乡间用火把驱逐虫兽,希望缓解虫害,祷告得到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群也会在正月十五的时候用芦柴或树枝制成火把,成群结队的在田头或是晒谷场舞蹈。
4、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且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三元日和三官主三元日的说法最早见于晋代末刘宋初的古灵宝经《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加入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其他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为什么叫上元节 元宵节叫上元节的原因
1.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因此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里,人们对此加以庆贺,也是庆贺新年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2、据材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汉朝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元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拜“太一”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看作正月十五祭拜天神的先声。元宵,本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之后节日名字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节为何又被称作“上元节”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里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主要派系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降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其处于新的时间点上,大家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表达自己的生活心愿。
元宵节,为何也叫上元节?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夕或灯节,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称为"元宵节"。
传说是汉文帝时为留念"平吕"开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的儿子刘盈即位为汉惠帝。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气愤,但又惧怕吕后残暴而不敢说话。
吕后病亡后,吕氏家族惶恐不安担心遭到伤害和挤兑。因此,在上将军吕禄家里秘密集合,共商作乱,便于完全夺得刘氏江山。
不料被刘氏宗室齐王刘襄知道了,刘襄与建国老臣周勃、陈平联合设计解除吕禄,平定了"诸吕之乱"。随后刘邦的第四个孩子刘恒即位,称汉文帝。
汉文帝倍感太平盛世得来不易,就把平复"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贺。从此,正月十五就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它被称作“上元节”,则是因循道教崇奉的神分成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
魏晋时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 这样,正月十五就被称为上元节。
除了挂灯笼、猜灯谜、放烟花和吃元宵,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群还会用芦柴或树枝制成火把,喻意驱逐虫兽,缓解虫害,祷告得到好收成。
如今,我们过元宵节,除了挂灯笼吃元宵以外,最主要的怕要看元宵晚会了。
今年河南的元宵晚会让唐宫小姐姐们火了一把。不但实景拍摄,更是还原了盛世唐朝的繁华景象。晚会上的《水月洛神》舞蹈你看了吗?
为何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元宵节被称作上元节,和道教相关,它居然是为了庆祝天官生日而设置的一个节日。除了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也有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这些节日也与道教有着很深的渊源。眼尖的朋友们已经发现了,“上、中、下”后边都带一个“元”字,这三个节日一定有着某种关联。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这三个节日都是为道教仙人庆生而设置的。为啥都带“元”字呢?这跟道教的“三元说”相关。下面我们一起结合材料,来了解一下这个节日叫“上元节”的来历吧!
一、三元说——“元”的概念
想要知道为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首先我们弄清楚“元”是啥意思。这绝对不是人民币企业,也不是某个朝代的称呼。“三元”也不是我们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道教的“三元是指”天、地、水。
《云笈七签》卷五六:“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又称所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三神。
明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按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降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敬称焉。”
由材料可以知道,道教把执掌天、地、水仙人分被称作天官、地官和水官,又以三元配三官,所以他们又被各自称为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传言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二、上元节——天官的生日
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因此正月十五被称作上元节,属于上元天官的节日。说白了,上元节就是为上元天官生日设立的节日。(不仅是道教,佛家和其它宗教,也有因其重要人物的生或死而设置的节日,比如说观音诞、圣诞、复活节。)
三、上元节与元宵节的异同
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假如我们去搜索上元节的话,会弹出这样的搜索结果。在现在,上元节和元宵节是同一个节日,但在古代不是如此,只是因为它俩在同一天,后来才在历史中慢慢被合并了。相传,元宵节是汉文帝为了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而设置的。每到这一天的夜里,皇上一定会出宫游玩,与民同乐。这跟道教的上元节可以说没啥关系。元宵节的燃彩灯这个习俗便是吸收了上元节。
还有其他的节日也难逃被合并的命运,例如日子比较近的寒食节和清明节,有些地方还过寒食节,但像我家乡这里就只过清明节,而清明节许多的风俗中包含了寒食节的。
个人感想:在道教的三元节中,上元节和中元节都是大家熟悉的节日。不知道为啥,下元节我就在手机的万年历中见过,身边的人好像并但是这个节日。可能是因为上元节和其它节日合并了,又处在元月,因此是人们喜欢的节日。而中元节,又称鬼节,和祭拜先祖相关,因此也不能懈怠。而下元节没有那么多理由,因此比较低调了。
总的来说,上元节之所以被称为上元节,是由于这本是道教祭拜上元天官生日而设置的节日,之后与元宵节合并了,“上元节”就成了元宵节的一个别称。
正月十五为什么叫上元灯节?
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之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以后的第一个关键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有所不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类关键民间习俗。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王)。司马迁建立“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风俗始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各自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增加、拓展的。就节期长度而言,汉朝才一天,到唐朝已为三天,宋朝则将近五天,明朝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连,白天为市,热闹非凡,晚间燃灯,极为壮观。尤其是那精致、多彩的灯光,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休闲活动的高潮。至清朝,还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减少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里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主要派系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降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其处于新的时间点上,大家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表达自己的生活心愿。
扩展阅读
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做上元节呢,元宵节古时候叫“上元节”,这个称呼起源于道教。天师张道陵创建的五斗米道崇奉天官、地官、水官,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而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所以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上元节也就成了正月十五的别称。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者是灯节,时间是每年的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当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吃元宵、观花灯习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