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悄然转向 复合集流体“向难处行”

中国证券网   2023-07-06 21:23:00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王玉晴 记者 李兴彩)被誉为颠覆性创新材料的复合集流体,近期再度受到资本追逐。消息面上,某上市公司宣布获得首张PET复合铜箔订单,该公司股价因此连续大涨。

概念龙头宝明科技则从4月份至今已经股价翻倍有余;英联股份同期涨幅也一度翻倍;双星新材则从6月中旬至今,强劲反弹了50%。


(资料图)

板块炙手可热。上述的首张PET复合铜箔订单究竟“含金量”如何?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对此技术路线多方采访求证获悉,有多年复合集流体应用经验的某锂电头部企业已悄然在上车量产的验证中淘汰PET复合铜箔。“这意味着这个技术路线目前被证伪了。”有不愿具名的复合集流体资深专家如此论断。

据悉,淘汰的原因很简单——PET膜用于负极(铜箔)时,无法满足动力电池中长循环寿命的要求。而真正曾用于批量上车的负极端复合集流体选用的是PP基材。

由于动力电池的正极是用铝箔,负极是用铜箔,所以上述专家提醒,被证伪的是负极应用,用于正极时PET并不影响循环性能,因此正极集流体可以采用PET复合铝箔。

对于PET用于电池负极(即PET复合铜箔路线)不可行的原因,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到的资深复合集流体专家表示,主要是由于锂电池的负极端存在催化PET降解的醇基锂(SEI膜的成分),可显著促进PET的降解,从而破坏整个集流体。已有国外论文论述了电芯中PET膜在循环500次后发生了明显降解。

复合集流体是当前锂电池行业中最炙手可热的细分材料之一。其又分为电池正极使用的复合铝箔,以及电池负极使用的复合铜箔。上海证券报曾首次公开报道,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所用的NP2.0技术即为复合集流体。

相比锂电池传统集流体使用的纯铝箔、纯铜箔,复合铝箔、复合铜箔能够显著提升电池安全性、降低电池成本、提升能量密度,十分契合电池的技术迭代方向。

不过,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复合集流体的工艺路线尚未成熟。市场上围绕其技术路线选择、基础材料选择、产品应用等问题的讨论此起彼伏。尤其是中间层高分子材料的选择方面,选择PET、PP还是PI,会极大影响到后续成品的技术路线、应用范围,以及安全性能。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可靠信源处了解到,作为使用复合集流体的先行者,某锂电头部企业早已在上车应用中淘汰了PET作为复合铜箔的基材,据悉是因为其发现PET复合铜箔的循环性能不能满足动力电池的需要。

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复合集流体概念龙头宝明科技已转向PP基膜路线了。

另据记者查询,目前已知的唯一有过两种复合集流体量产经验的金美新材料的相关融资信息中也透露出,该企业已放弃PET复合铜箔路线,正全力推进PP复合铜箔路线。

金美的放弃与转向,意义何在?

一位复合集流体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头部企业联合其供应商对复合集流体进行了先行先试,并率先进行装车应用和迭代,其对一条技术路线的证伪,对市场跟进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前述技术专家提醒,因为PET材料在多次循环后,会出现几乎不可避免的降解,所以PET薄膜在高循环寿命要求的锂电池负极环境中的长期使用,比如动力、储能电池应用,也需要慎之又慎。

“毕竟原本被认为是能提升电池安全性的一项技术,如果因为路线选择的不慎,导致南辕北辙,这会打击这个方兴未艾的新行业。相关的材料厂家还是应以终端电池厂家的长期应用稳定性为基础,慎重选择主材及技术路径,哪怕这样的路径走得会更不容易。”该专家表示。

“立大格局,向难处行。”用此语来概括复合集流体龙头转向PP路线,颇为贴切。

【相关新闻】三大复合集流体基膜路线优劣对比

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其优劣点,复合集流体路径之争,主要牵涉到PET、PP、PI不同的基膜路线,这些材料各自的优劣点是什么,哪些更适合复合集流体走向“康庄大道”,而不是“危险捷径”,为此,我们专门对话了资深复合集流体专家。

上海证券报:目前部分公司对复合集流体PET、PP、PI不同的基膜路线,均有所研究和探索。据您实践观察,三种技术路径究竟有何优劣势?

复合集流体技术专家:首先,我们单看PET、PP、PI三种材料基于复合集流体工艺,从真空镀膜结合水电镀膜的适应度而言,以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及物理强度来看,PI处于最高档,其熔点温度达360℃以上。但PI超薄膜目前及可预期的数年内成本都会非常高,所以目前无法作为复合集流体量产的直接选择。

PET的耐温性与物理性能居于第二档,其熔点温度达260℃以上,对需要高温及高电流密集参与的工艺来说,虽有挑战但仍然具有较大可行性,尤其PET属于极性材料的特质也导致其更易与金属物质产生化学键联,即容易得到较强的镀层结合力。

而PP薄膜的耐温性与物理强度处于最弱档,熔点为160℃左右,加工难度高,且其非极性材料的特质也导致在其表面形成高附着力镀层的技术难度非常之大。

上海证券报:所以PET路线比PP路线工艺更简单,更容易做出来?

复合集流体技术专家:是的。但从应用端的化学稳定性的角度来看,则又呈现出相反的特征。

PET,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虽然如前述物理性能更强,更易作为镀膜加工的基材,但其容易在乙二醇、水、甲醇、氨中发生降解。比如,甲醇解用于回收PET摄影底片已工业化多年,且仍在使用。在锂电池负极端,存在催化PET降解的醇基锂(SEI膜的成分),可显著促进PET的降解。即便PET的降解不完全,哪怕接触到铜膜的PET表面发生一点点降解,也会造成PET铜箔的根本性破坏。

PP,即聚丙烯,是聚烯烃的一种,分子链中只存在碳碳键,除能被浓硫酸、浓硝酸侵蚀外,在其它各种化学试剂中都比较稳定,而且也极难发生断链降解,化学稳定性极强。PP薄膜虽然作为镀膜基材而言加工难度高、工艺窗口小,但如果工艺实现了突破与固化后,作为锂电池负极的集流体而言,却是一项可靠度极高的材料选择。从PP材料已在锂电隔膜行业的多年成熟应用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

上海证券报:既然PET会因为接触到负极某些物质而被分解,那么有无方法能隔绝二者接触,这样便能让复合集流体不被破坏?

复合集流体技术专家:这一点已经经过反复验证,无法做到。因为复合集流体的镀膜工艺存在微观缺陷这点是无法避免的,也就无法阻挡催化剂进入到其内层的PET薄膜处。尤其是铜集流体在涂布、辊压乃至循环过程中都涉及到拉伸,会进一步放大缺陷。

退一万步讲,哪怕是芯片级的镀膜,无任何宏观缺陷产生,也会存在柱状晶等晶界,催化剂仍会透过铜膜进入到基材,催化PET降解,也就是复合集流体的基材破坏,从而导致使用PET复合集流体作为负极的锂电池高温循环“跳水”。或许,可能会有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国外有学者文章中论述了在电芯中的PET膜在循环500次后,发生了肉眼可见的降解,并且已用红外光谱验证了。

上海证券报:看来PET铜箔难以避免结构被破坏,PP铜箔会更稳定。

复合集流体专家:是的。

上海证券报:前面我们讨论的是负极的铜箔使用PP还是PET路线。那么在正极的铝箔,PET也会被分解吗?

复合集流体专家:在正极端,由于缺少催化PET降解的醇基锂,前述的降解反应就不会产生。所以PET作为正极集流体的上车应用是成立的。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