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现场。
(资料图)
所谓十人九胃病,很多人在因经常胃疼、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就医后,医生大多都会建议做一个胃镜检查。做完胃镜检查后,不少人会被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那么,到底什么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呢?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消化科主任吴少卿表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往称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胃镜下可见黏膜红斑、出血,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可同时存在糜烂、出血或胆汁反流等征象。
吴少卿指出,大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和恶心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致病菌可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导致胃黏膜发生炎症病变。
2、消化液反流
胆汁、胰液或肠液大量反流入胃,可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受到消化液的作用,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等病变。
3、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食用粗糙、刺激性食物、过度饮酒以及高盐饮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引起胃黏膜损伤,从而引发病变。
4、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可损伤胃粘膜,导致胃黏膜修复发生障碍,从而诱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5、精神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造成胃黏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黏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可诱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发生。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提醒,一般来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并不严重,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可以不进行治疗。如果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则需要积极杀菌治疗,以防病变进一步发展。(通讯员 舒丽)